怀柔第一个县级党组织
本站发表时间:[2017年04月07日]来源:区党史办
怀柔第一个县级党组织——中共滦昌怀县工作委员会是于1938年7月在头道梁村(雁栖镇)创建。
1938年7月 滦昌怀联合县旧址
头道梁村创建抗日红色政权
沙峪战斗之后,四纵队东进途中,又先后打下了八道河、琉璃庙、汤河口等敌伪据点。为了扼守怀柔地区这条连接平西与冀东的交通要道,四纵把挺进大队留在这里,大队长邓典龙,教导员钟辉琨。留下的挺进大队和这时进入怀柔境内由四纵政治主任伍晋南率领的三十六大队、骑兵大队一起,以秋场、头道梁、大地为中心开展游击活动,宣传抗日,建立政权,组织救国会。
1938年7月初,在头道梁村创建了滦昌怀联合县,组建了滦昌怀县工委,隶属河北省委(敌后)。四纵队民运科副科长刘国梁任工委主任,民运科科员张书砚任县长。这是怀柔地区第一个县级抗日政权。联合县的管辖范围:东到后山铺、枣树林,西到西水峪、庙上,南到怀柔县城,北到西湾、琉璃庙。
滦昌怀联合县创建后,挺进大队、三十六大队、骑兵大队抽出4个步兵连,组成工作队,分散开辟地区。刘国梁带领一营一连到黄花镇、九渡河、黑山寨、大庄科一带;三十六大队政委王季龙带领一营二连到四海一带;一营四连到延庆、千家店附近;钟辉琨带领二营五连到怀柔、密云地区;三十六大队总支书记詹大南带领全大队指导员10几人在大水峪、河防口周围。这样,很快在滦昌怀联合县的领导下,相继建立抗日组织。伍晋南、张书砚首先以头道梁为中心,组织了区抗日救国会,主任常德悦(五道河人);成立了头道梁村救国会,主任常德瑞;伍晋南等在长园、甘涧峪一带建立长园抗日救国会,主任李养山;挺进大队政委李布德在辛营、慕田峪等村建立区救国会,主任赫顺德,并在慕田峪建立救国会;刘国梁在黄花镇建立救国会,主任吕志良。救国会分设宣传、组织、除奸、武装、财政等组织。
滦昌怀县工委、县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区、村救国会成立后,积极发展救国会员,放手发动群众,进一步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救国会以日军在中国的侵略暴行、东北沦陷区和平北敌占区人民的悲惨遭遇以及八路军在敌后战场上的胜利消息为内容,向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救国会还向群众重点宣传了共产党的《抗日救国的十大纲领》。即:1、打倒日本帝国主义。2、全国军事总动员。3、全国人民总动员。4、改革政治机构。5、抗日的外交政策。6、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7、改良人民生活。8、抗日的教育政策。9、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10、抗日的民族团结。工作队和救国会通过串亲访友、赶集上店、街谈巷议、农闲聊天等方式进行宣传。广大群众在救国会的旗帜下逐步觉悟起来,团结起来,组织起来,纷纷表示坚决抗战到底,誓死不当亡国奴!一大批抗日积极分子涌现出来,迫切要求参加救国会。救国会组织不断扩大,会员不断增多。
武装力量,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滦昌怀联合县建立之后,在县长张书砚的亲自领导下,组织了滦昌怀游击队。这是怀柔地区建立的第一支县级地方武装。大地村杨德泽担任队长,游击队员共计10多人,有大地的杨万春、杨得庆、杨万山、杨德谦,有秋场的王荣廷、黄文彬、王凤岐,有北湾的单国林、许连山,有崎峰茶大北湾的常百岁等。游击队刚成立,条件较差,武器装备不强,使的枪是杂牌的,共有9条,子弹也很少,每个人有二三排。但是在县长张书砚的亲自指挥下,转战怀柔、密云、十三陵、永宁等地,在拔除敌伪据点,打击敌人,保卫县区政权和配合正规部队作战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一次游击队去豆各庄摸敌人的岗楼,当时敌人正在打牌。游击队员进去5个人就把敌人的枪给下了,这次行动缴获了4把手枪,20多支步枪和许多子弹。游击队在战斗中不断成长壮大,后来发展到70多人。
滦昌怀联合县的建立,引起了日伪军的注意,他们妄图摧毁这个刚刚诞生的人民政权。南面的伪华北防共自治政府、东北伪满洲国、西北伪蒙疆自治政府等驻怀柔、昌平、延庆之敌伪对联合县政府所在地区进行了轮番扫荡。1938年7月20日,日蒙敌军三十四团,进犯八亩地、河北、孙胡沟一带地区,伍晋南、刘国梁、邓典龙带队同敌人激战;26日驻怀柔县城日军向三渡河、辛营一带地区扫荡,伍晋南指挥3个大队在辛营、苇店一带迎击敌人,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之后,伪满洲军三十五团进犯黄坎、团泉、花木地区,县工委书记刘国梁指挥在黄花城一带改编的连庄会在团泉、吉寺阻击敌人。
9月8日,伪满洲军集中6个团的兵力,向滦昌怀联合县及三十六大队进行围剿。面对严重形势,四纵主力及张书砚等县级工作人员全部由伍晋南率领,突破包围圈,撤向冀东。只将詹大南、王季龙暂且留下,寻找一、五连。他们很快在怀柔县城附近找到钟辉琨一个连,在平义分、上下王家峪一带找到刘国梁带的一个连,随后集中在延庆松树岭,休整半个月。不料敌人闻讯扑来,詹、王、钟、刘等带队迅速转移,使黄花城伪满洲军两个团夜袭扑空。在敌人围追堵截的严重情况下,八路军两个连指战员日夜兼程,转战三岔、八道河、南天门等地。不料这几个地区都被敌人占领,又直插长园一带,最后从长园西北的高山上突围出去。
活跃在怀柔地区的八路军四纵队,除连续转战高山险川外,还要经受艰苦生活的考验。他们常常几夜睡不了觉,六七月间,燕山山脉阴雨连绵,指战员们只好整天穿着湿淋淋的衣服冒雨行军,不少战士的腿和脚被石碴划、树枝子扎、蚊子咬,又加上多次过河,把腿脚都泡烂了,但他们坚持一手持枪,一手拄着棍子行军。当时吃的更为困难,环境不允许安锅造饭,饿了就吃一把炒米,渴了就喝路边雨水。就在这种情况下,四纵指战员仍然坚持做好群众工作,宣传群众,以秋毫无犯的模范行动影响群众。他们所到之处,待人和气,买卖公平,吃饭付钱,并且主动帮助老百姓干活。老百姓头一次见到这样的军队,感动得落了泪,他们拉着战士的手说,哪有你们这样爱民的好军队呀!有不少群众为八路军烧水、做饭,掩护和照顾伤病员,传送情报,很多青壮年找到部队要求参军。
10月上旬,八路军四纵队和冀东抗联总队开始西撤。此时滦昌怀县工委和县政府的刘国梁、张书砚及工作人员经八道河、西栅子一带也撤回平西。至此,滦昌怀联合县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坚持了3个月的斗争。四纵部队撤回平息后,1939年青纱帐季节,挺进军三十四大队奉命再来平北。这次是在昌平十三陵一带活动。县长张书砚带着滦昌怀联合县政府同期到达这里活动。由于当时对土匪没有采取争取、改造的政策,土匪与我对立,给县政府开辟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加上地方工作薄弱,结果只坚持了1个月,又撤回了平西。
这个在怀柔地区最早创建的县级人民政权存在时间虽短,但它的意义和影响非常之大。它揭开了怀柔地区人民抗日斗争的第一页,传播了抗日救国的新思想,培养和训练了一批抗日骨干力量。正是这些革命火种,为大规模的群众抗日运动准备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王晓燕